第10章 杀神荣耀(上)

既没有夜幕和烟雾的掩护,也没有己方舰队的强力支援,这些自身防御十分薄弱的英国轻舰艇仍义无反顾地冲向对手,如此情形或让人想起萨多瓦战役,普奥战争的决定性一战,奥地利骑兵用近乎自杀的冲锋为步兵的撤退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当时普鲁士军队首次列装后膛撞针式步枪,密集的火力最终给予奥地利骑兵极为惨重的杀伤……

从场面上看,英国雷击舰群以5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向4艘德国战巡及4艘轻巡发动进攻,数量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22艘英国战舰的有效吨位加起来仅有42万吨,还不及德国侦察舰队的一半,火力输出也处于绝对下风,更致命的是,德国舰队拥有高超的战斗素养,并且做好了周密的作战部署,官兵们应变不乱,在“塞德利茨”号的组织下实施猛烈、准确而快速的射击。几乎从调转炮口的第一分钟开始,它们就在对英国的轻舰艇群进行着无情的屠戮。

——德国战巡“布吕歇尔”号调转主炮后的第一次射击就找准了目标,炮弹激起的水柱恰好英国舰群中间形成了一堵声势惊人的水墙。间隔40秒的第二次急促射击,运气依然好得出奇,一发炮弹直接命中英国驱逐舰“长矛”号的舰桥,包括舰长在内的多名军官当场阵亡,猛烈的爆炸亦引发了全舰大火,航速也锐减下来,迫使后续舰艇绕道而行。

——在前哨炮战中遭到英国战列巡洋舰重炮轰击的德国侦察巡洋舰“斯特拉尔松德”号虽然失去了一座主炮塔,底舱也灌了两百多吨海水,经过抢修重新回归战列,异常彪悍地连发连中,它发射的150毫米炮弹很快重创了英国驱逐舰“军团”号,使之燃起了熊熊烈焰,而后又击伤“红雀”号,迫使两舰先后退出战斗。

——同如有神助的“布吕歇尔”相比,拥有四座三联装主炮塔的“戈本”号用勤奋弥补了运气上的缺憾,它此前已经发射了280毫米炮弹420发、150毫米炮弹366发,总体命中率约为百分之二。调整目标之后,舰员们再接再厉,两轮快速而精准的“右-左轮射”还没打完,一发穿甲弹正中英国轻巡洋舰“金发人”号,重达300多公斤的炮弹像是开罐头一般直接撕开了这座炮塔的正面装甲。在延时引信的作用下,炮弹在连穿两层甲板后才发生爆炸,巨大的化学反应轻而易举地将炮塔掀翻,由未充分燃烧的颗粒组成的烟尘径直冲到五六十米的空中。

紧接着,“戈本”号稍稍调整射击参数,新一轮射击虽然没有炮弹直接命中“金发人”,激起的水柱刹那间几乎把整艘战舰都给吞没了。两枚大口径炮弹落在舰舷近旁而成为“近失弹”,爆炸的威力在“金发人”下部舰体外壁凿出了一个个形状极不规则的窟窿,海水迅速从这些破口涌入,将这艘战舰的底舱变成了储水罐。

在海水淹灭“金发人”的舰内锅炉之前,“戈本”号的又一轮齐射催命而来。一枚280毫米口径穿甲弹打中了它左舷舯部的装甲带,带着巨大的动能,穿甲弹像是撕纸一般轻而易举的穿透了它的层层甲板,最终引发了舰内弹药库大爆炸,3000多吨的战舰就像被一颗火星点燃的氢气球一般,周身瞬间为炽烈的火球所吞没,全舰官兵仅有1人生还。

干掉“金发人”号之后,“戈本”号又将炮口对准那些狂飙疾进的英国驱逐舰,通过连续的、不计消耗的快速射击,这艘战列巡洋舰又一口气击沉了1200吨级的英国驱逐舰“防御者”号。由于引爆了舰上处于待发射状态的鱼雷,“防御者”号竟如同木头桶子一样在瞬间被炸成无数的碎片,还对附近几艘英国驱逐舰造成了一些干扰。

——在希佩尔舰队,“德弗林格”无疑是技术最先进的战力,它的炮塔回旋采用水压驱动,各主炮独立俯仰,每管均备有电动机,装配电动推弹机、水压回转扬弹机和移弹器,发射药包照例储存在黄铜药筒,使用时方从药筒中取出,减少了弹药发生殉爆的风险,其主炮的理论射速达到每分钟3发;炮塔构造的150毫米副炮配备电动扬弹机,供弹速度达到每分钟18发,虽然移弹、装填和抛壳仍为人力操作,有效射速和持续射速明显优于纯人力供弹的战舰炮位。经过了前一阶段的热身,炮手们的射击准度和发炮效率逐渐提升,舰上时时闪动着火炮射击的焰光,发射药硝烟使得它崭新而威猛的舰体始终笼罩在灰黑色的烟雾当中。在随同舰队转向的过程中,舰尾两座双联装主炮连续进行了7轮快速射击,所发炮弹均为普通弹,一发命中英国轻巡洋舰“诺丁汉”号,差点将它的舰艏整个炸掉,两发对其造成近失伤害,另有一发落在英国驱逐舰“红雀”号右舷,在它的舰体外壁留下了一米多长的破口,汹涌灌入的海水使得这艘勇敢的驱逐舰很快落后于同伴,经过紧急抢修后才又继续投入战斗。

由于德国舰队采取了大半径的右转机动,发动鱼雷攻击的英国轻舰艇需要航行更远的距离才能进入有效射程,前5分钟基本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距离拉近之后,这些高速突击的轻型舰艇也依然只能用舰艏和部分舷侧火炮向德国舰队射击,这时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已由航向东南转为航向正北,同贝蒂的四艘战巡回到了平行

状态,只不过两者之间的距离从最接近时的9000米拉大到了22000米,基本超出了双方舰炮的有效射程。

转向之后,四艘德国战巡依然保持着原有次序,即“德弗林格”领头,“毛奇”、“戈本”居中,霸气外露的“布吕歇尔”殿后,各舰之间保持着300米的战斗距离,“布吕歇尔”右舷后方500多米是德国轻巡洋舰“斯特拉斯堡”号,其后依次是“马格德堡”号、“斯特拉尔松德”号和“罗斯托克”号,至于希佩尔侦察舰队的另外两艘轻巡洋舰,“美因茨”号仍在远处海面为水上侦察机提供补给,“科尔堡”号则与“塞德利茨”号结伴航行在战巡编队西面。

“鱼雷!敌舰发射鱼雷,左舷后方2000米海面发现两枚!”

高分贝的喊叫声几乎同时在德国战舰尤其是那些战列巡洋舰上响起。在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之后,由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英国雷击舰群终于越过了战场中央的“死亡地带”,刚刚接近鱼雷射程,排头数舰便迫不及待地发射了第一批鱼雷。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得机械技术迅猛发展,各种设计竞相斗艳,水面舰艇装备水下鱼雷发射管仍属于这个时代海军领域的主流配置,置于甲板或舰舷的水上鱼雷发射管则出现在了一些中小型舰艇上。在英国海军,无论是最新最强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还是最快最猛的狮级战列巡洋舰皆配备若干水下鱼雷发射管,法国新服役的丹东级、意大利新造的加富尔伯爵级、奥匈帝国的联合力量以及日本海军定造自英国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也都保留了这种配置,列强当中只有美国和德国选择了“另类”的设计思路,他们毅然将鱼雷发射器具排除在主力舰的武器清单之外,一门心思地发展舰炮及观瞄设备。

水下鱼雷发射管运行隐蔽,水上鱼雷发射管操作灵活,两者各领风骚,但英国的白头鱼雷也好,德国的黑头鱼雷也罢,皆属热动力鱼雷,也即蒸汽瓦斯鱼雷,以燃料和水燃烧生成蒸汽推动热力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旋转产生推力,具有稳定高效的特点,但排放的蒸汽在水中形成清晰的尾迹,不管定深3米、5米还是10米,这些尾迹都很容易被舰上的瞭望人员观察到并提前实施规避或拦截动作。

编队各舰纷纷发出鱼雷告警,弹痕累累的“塞德利茨”号看似无用,实则无碍,看到贝蒂已经带着四艘战巡仓惶逃窜,希佩尔也不再遮遮掩掩,他果断率领旗舰向战巡编队靠拢。当编队作战的舰队遭到鱼雷攻击时,旗舰难以发挥统一调度的作用,往往由各舰自行施展被动防御技能,这种情况下舰队极易失去阵列,若有不慎,舰艇之间还可能发生碰撞,但如果提前进行了战术布置,各舰指挥人员又能够在紧张复杂的战斗中严格执行既定策略,就可以在被动防御技能中增加主动因素,从而形成更为有效的防御,尽可能不给敌方舰艇以可乘之机。

为了规避来袭的鱼雷,四艘德国战列巡洋舰纷纷向右转向。乍看起来,它们的战术机动拉近了自己与英国雷击舰群的距离,为对方的后续攻击提供了便利,事实上,降下炮口的150毫米和88毫米副炮正充分发挥德制速射炮的攻击威力。随着距离的拉近,德国战巡几乎每三发炮弹就有一发命中目标,而在舰炮方面,一艘正面突击的英国侦察巡洋舰通常只有两门4英寸炮发挥作用,斜线冲刺可以增加到6门,另有部分小口径机关炮可投入战斗,一艘相同状况的英国驱逐舰火力大致相当于侦察巡洋舰的三分之二,即便不考虑射击准度,一支由侦察巡洋舰担任领舰、包括4-5艘驱逐舰的雷击分队火力输出还不足以同一艘德国战巡的舷侧火力抗衡。两分钟之内,四艘德国战巡并四艘随行轻巡就以风暴般的凶猛炮火把一艘又一艘英国战舰打得焰光四起、黑烟翻滚。

英制鱼雷游过2000米距离所耗时间也差不多是两分钟,在此期间,德国战舰的舰舷副炮不遗余力地向那些拖曳尾迹的鱼雷实施拦截射击。为了防备鱼雷攻击,英国海军的主力舰艇采用了设置防鱼雷网、装配小口径机关炮的动静结合策略,德国公海舰队的主力舰虽在训练操演和海上检阅时不厌其烦地装配使用防雷网,战时却将这些累赘的装备拆卸干净,务实地利用舰艇自身的防雷装甲带和防雷隔舱增强生存能力,并见缝插针地在舰舷甲板、舰桥和烟囱周围大量配置半封闭炮塔结构的88毫米副炮和炮盾式结构的37毫米副炮。对于定深超过2米的鱼雷,普通子弹难有作为,小口径的速射火炮恰能发挥作用,何况在这个鱼雷技术尚待提高的时代,各国鱼雷的航速通常不超过35节,直线的匀速航行使之更易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