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武装割据 第四章 巩固地盘(一)

二爷传奇 造山运动 1918 字 7天前

41

春天来了,大地开始复苏。去年是个暖冬,今年的春天似乎来的早了一些。农人们开始在土地里忙碌,到处都有军人和农民一起耕作。军队保持了过去的传统,除了侦察、警戒和轮训的部队,一般勤务的部队常常以班或排为单位帮助劳动力不足的农家做农活。后方的部队甚至开荒种地,他们主要是种植蔬菜、油菜、大豆、棉花和甘薯。

吴公公和贾迩冶协商后在年前就公布了税收法令:一,废除徭役制度和元廷颁布的各种税收;二,各行各业免除税收二年;三,从后年开始各行各业实行十五抽一税。实行这三项政策的依据是目前储备和缴获的粮食、物资和钱财还十分丰厚;可以组织商会向外地输出香皂、白酒等奢侈品;元廷破坏了冶铁等手工业,而我军有此优势,单铁质农具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利润;根据地人口只有十六万,不足以养活军队和地方文官队伍,既然如此还不如暂时不依赖税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减轻民众的负担,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在将来得到更多税收。毫无疑问,这一税收法令极大地赢得了民心。

政府没收了元廷官员的土地,将之分配给土地不足的农民,使之每人拥有十亩土地,那些官员及其家属每人也能得到十亩土地。由于人口少,闲置的土地和可开垦的土地还很多,所以紧接着政府颁布了一项土地法:所有没有土地的人可以获得十亩土地,一直到无地可开垦为止;只有十亩土地的人不可以出卖土地,但拥有超过十亩土地的人可以出卖超过十亩的部分;以任何方式(比如购买、继承)而增加土地的人每人拥有的土地不得超过五十亩;土地可以出租,租金不得超过收成的二成,政府税收仍然为产量的十五抽一;土地可以闲置,没有收成也就不用缴税,如果将土地用于非农业生产,只缴纳非农业生产的税收。最后这一条实际上是鼓励发展多元经济。

土地法虽然不能使所有人都感到满意,但是得到了占人口大多数的没有土地和土地不足十亩的人群的拥护。军人和官员由于也可以得到十亩土地,因此也坚定地拥护这项法令。

税收法令和土地法令颁布后产生了一个贾迩冶需要的效果,根据地的人口在快速增加,周边大批人口开始向根据地流动。到开春时发现居然涌入的人口还有不少是来自河北和淮东的。政府及时修正了税收法令:后来的人口都享受免除各行各业二年税收的待遇。这两项法令还导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许多人家都在忙于嫁娶,希望早生后代而得到土地;由于男女都能平等地获得土地,女性的地位提高了;待嫁的女儿的身价更高了,因为土地所有权是跟着人走的;胆大的人到外地认养小孩,连私生的婴儿都成了宝贝,其中一定不乏不法行为。贾迩冶听到这些事时只是摇摇头笑笑而已,贾迩冶预测到当可耕地和人口的关系处于饱和时,人们一定会想办法提高每亩土地的产量,还有可能会注意计划生育,但他对这种将来会发生的事情没有说过一句话。

范广对根据地的有些政策很有意见,一天在参谋部里他对贾迩冶说道,“都督,给那些元廷的汉人官员家属每人留十亩土地可以理解为政策宽大,那些蒙古人和色目人的家属不杀就是宽大为怀了,为什么也给土地呢?这里土地是我们汉人的祖先留下的啊。”

贾迩冶看着范广愣了好一会也想不出能让他理解的答词,最后只得说道,“他们要是自愿走了也就算了,可是不愿走的人你不给他土地那还不是迟早没了生计。”

“他们在这里生活时间长了就会通过嫁娶留下血脉,乱我民族。”

“哦,你是为了这个有意见呀。”贾迩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在贾迩冶的意识里无论血脉还是文化都是可以融合的,关键的是要传承祖先传下来的文化精髓。至于血脉的融合嘛,贾迩冶的思想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实际上也没有多大秘密,汉人多嘛,而且以汉语言文字为代表的汉文化是不会被蝌蚪文字替代的,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不同民族的和平交流和战争都不可避免地发生血脉的融合,我们不必阻止和平交流发生的民族融合现象,实际上古代的历朝历代都不排斥这种现象。汉武帝能接纳战败投降的匈奴,将他们迁移到内地甚至南方,我们为什么不能呢。如果发生战争而导致血脉的融合,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做战争的胜利者。虽然战胜和战败的结果都会发生血脉的融合现象,但是战胜者是强者,战败者弱者。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做强者。只要我们最终取得胜利,留下一些人在我们的土地上生存又有何妨。难道我们的土地和胸怀容纳不下吗?”

贾迩冶无法对范广将话说透,范广也无法理解贾迩冶的意识,只是隐隐地觉得有些道理。贾迩冶也不奢望范广能全盘接受超时代的思想。

范广改变了一个话题,“都督,参谋部在策划组建一个新团,兵员主要来自于当地的治安部队,从老部队调换的老兵和军官也基本上造好名册了。都督,我想带兵打仗。”

贾迩冶笑道,“范将军,你遭受了四年牢狱之灾,现在身体康复了吗?”